金山软件跌超15%创两年新低 65亿减值损失或致重大亏损
财联社10月7日讯(编辑 马轶杰)金山软件今日开盘后便持续下挫,金山减值早盘大跌超12%。软件午后再度跳水,跌超低亿截至发稿跌幅扩大至15%以上,创两报18.76港元,年新创两年多来新低,损失成交1.25亿港元。亏损
消息面上,金山减值金山软件10月6日发出盈警公告称,软件因金山云股价持续低迷与财务表现影响,跌超低亿正重新评估其对金山云投资的创两可回收金额,截至9月30日,年新预计或产生56亿元-65亿元的损失减值拨备,具体金额待定。亏损并且,金山减值此次减值拨备或令金山软件三季度录得重大亏损。
9月6日,在美股上市的金山云发布2022年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下降12.3%至19.1亿元,净亏损8.1亿元,同比扩大267%。而一季度金山云收入为21.74亿元,净亏损为5.55亿元。
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金山云位列国内云计算前三,仅次于阿里云、腾讯云,市场份额约6.5%,但到了2021年三季度,市场份额仅剩2.89%,仅位列第八。
疲软的业绩表现也令金山云的股价持续低迷。截至10月6日,金山云美股报收2.3美元,总市值约5.6亿美元,较其2020年5月8日上市首日近48亿美元的总市值缩水近9成。而距2021年初创下的历史最高价74.67美元,跌幅更是高达96.5%。值得注意的是,金山云美股IPO时融资5.1亿美元,如今市值已经与上市时的融资额相差无几。
此外,金山云此前曾于7月向港交所递表,拟在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金山软件、小米集团以及雷军个人,合计持股比例超六成。其中金山软件持股37.4%为第一大股东,考虑到金山云股价的大幅下跌,巨额的减值损失也在所难免。
但与此同时,市场对金山云的双重上市也有所期待。一方面,港股纯正的云计算标的非常稀缺,金山云若成功转为双重上市,有望带来一定的价值重估机会。另一方面,高盛曾指出,双重上市将扩大投资者基础,并有望带来资金流入。中概股以香港作主要上市地,可以获得南向资金流动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1年收入计,金山云仍位居前五大公有云服务商,还是国内最大的独立云服务商。相比阿里、腾讯等,金山云作为第三方独立供应商具有“中立”的特有优势,不会与客户产生竞争关系。作为中立云服务商,金山云具备得天独厚的友好开放生态,能与客户长期共同成长。
据国元证券的研究显示,目前金山软件办公软件及游戏两大主营业务结构仍然均衡,分别占比49%和51%。上半年实现总收入36.8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办公业务中,上半年个人订阅收入同比增长41%,机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51%。
国泰君安国际则发布报告称,金山软件在国产办公软件领域有较强优势,为政企客户办公软件国产化的先锋。剑侠IP产品获得大众玩家喜爱,并且公司不断探索新类型打开增长空间。国泰君安认为金山软件政企数字化办公需求和手游带来的收入增长有望超预期。
-
造车新势力8月交付成绩单:赛力斯汽车首次破万,仅小鹏与理想汽车环比下跌前10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3.6% 物流需求呈现逐步恢复态势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胡一帆:美联储或在明年下半年开始降息因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 吉林银行一支行被罚款50万元内蒙古赤峰:首套房公积金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二套房首付比例30%东方雨虹以质取胜 守护百姓安居乐业四川省大数据中心主任顾红松: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塑造优势的先导力量隔夜要闻:美股涨跌不一中概延续涨势 欧洲多行业计划裁员 美自动驾驶热度退潮 RBC百亿美元收购汇丰在加业务外媒:摩尔多瓦陷能源危机,法德等国承诺援助国企主题基金或率先受益
- ·净利、投资收益下滑逾15%!五大上市险企晒半年业绩,个人寿险销售人力缩水50万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回落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地成立专班整治层层加码
- ·小米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纵目科技冲击科创板IPO,拟募资20亿
- ·文旅部等多部门: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
-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主任顾红松: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塑造优势的先导力量
- ·扬科集团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513.6万港元同比增长24.5%
- ·北京等地完成年内第四批次土地集中出让
- ·11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
- ·北京:多措并举保障正常诊疗
- ·贵州茅台首推特别分红将派息1761亿 茅台集团再次出手不超31亿增持提振信心
- ·新文件看点聚焦:各地核酸检测怎么开展?高、低风险区如何分类管理?
- ·陈雪峰接替毕福康出任FF全球CEO,FF 91量产交付只差临门一脚?
- ·知名游戏IP纷纷动画化 优质内容谋定“一鱼多吃”?
- ·11月30日保险日报:“开门红”产品迎促销季,保险股估值修复有望持续,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