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进一步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覆盖面 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时娜)“以前我们单笔支付平均耗时2小时,深圳收支市场加入试点后,进步可直接在网银上提交付款指令,贸易付汇综合耗时可控制在15分钟以内,外汇时效节约95%以上,便利大大释放了企业潜力。化试惠及”有关负责人告诉上证报。点覆
比亚迪所说的盖面更多试点,是主体指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2019年3月,深圳收支市场货物贸易便利化试点业务在深圳落地,进步首批5家银行、贸易12家企业参与试点;2020年6月试点范围扩大到服务贸易的外汇“运输服务”和“旅行”项下,2021年进一步扩大整个服务贸易项下。便利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以下称“外汇局深圳分局”)提供的化试惠及数据,截至2022年5月末,深圳的货物贸易便利化试点覆盖6家银行、64家企业,累计收支443.3亿美元;服贸便利化试点共5家银行、17家企业参与,累计收支149.7亿美元。
如今,这项试点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6月24日,外汇局深圳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关于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指导意见(2022年版)》,进一步放宽了银行和企业申请条件、拓展业务范围,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与此前试点政策相比,本次调整内容主要体现为“一取消、二放宽、一扩大”:
“一取消”即取消申请服务贸易试点企业收支规模1000万美元限制,对申请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试点企业均不设置收支规模要求。
“二放宽”是同时放宽试点银行评估等级要求和试点企业与试点银行的合作年限要求,具体指将近三年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等级要求放宽至原则上均在B+(含)以上,将企业在试点银行持续办理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业务的时间要求由原则上三年放宽至两年以上。
“一扩大”则是扩大政策适用的业务范围,将服务贸易项下部分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纳入试点。
从前期试点效果看,试点推动银行从表面单证审核转向注重业务实质,大幅节省单证准备和业务办理时间,使“一步式”线上办理成为现实,让企业切实享受到便利。
据深圳市分行介绍,试点以来银行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至原来的1/3,结算效率提升使企业资金流转速度相应加快,帮助实体经济释放效能。深圳分行也表示,试点推动该行积极借助科技力量,实现展业尽调和业务办理线上化,数字化全流程跟踪切切实实让企业“少跑腿”。
外汇局深圳分局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扩大试点政策覆盖面,重点支持制造型企业,尤其高端制造业发展。包括大型先进制造业企业,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中小制造、科创企业,以及传统制造业中业务笔数多、信用好的优质企业。同时,鼓励银行国际业务数字化转型,实现试点企业试点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推动更多诚信合规、需求迫切的银行和企业加入试点;引导银行审核回归交易真实合规的本源,培育市场主体内生的合规意识,逐步形成“主体越诚信、手续越便利”“银行越合规、审核越自主”的信用约束和政策激励机制。
下一篇:中药板块再度爆发,半导体迎来“股神”加持!坚持左侧筛选+催化剂共振,看这一资讯如何挖掘深度投资逻辑
- ·量化基金今年来首次做多美股!高盛:本周或继续买入
- ·南京江宁全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
- ·主播偷逃税平台要担责吗?三部门发文明确了!
- ·疫情下的车企自救:直播卖车能否雪中送炭?
- ·新能源车一路披荆斩棘替代燃油车已不可逆
- ·新华保险副总裁谈个险人力:队伍数量将稳定在40万人左右
- ·光大期货热点追踪0330:豆粕从高位回落
- ·八大机构策略:市场情绪快速好转 行情要来了?
- ·理光软件研究所研发统括中心总经理董滨:5G时代会大大促进万物互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央行: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
- ·订单回流是短暂繁荣?从业者眼中的针织外贸业:前路多荆棘,求存需定力
- ·焦点访谈丨老年生活如何保持充实愉快?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 ·北京延庆社会面阳性+7,风险点位公布!朝阳、海淀这两处场所今起暂停营业
- ·央行发布重要文件! 加大对这些领域的金融支持
- ·苹果正考虑将OLED用于下一代高端IT机型
- ·25家公募业绩亮相:易方达、广发、富国居前三 多家创出历史新高
- ·中国游戏市场10月销售收入超197亿元 6个月内首次环比正增长
- ·ADP报告显示美国企业3月份就业人数强劲增长
- ·北大教授独董不保证年报真实性,辞职辞不成 单独聘注会又未获支持
- ·非保险子公司3年增300余家:重点布局医养健 房地产占比较大
- ·快讯:WTI、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涨超1%
- ·郎酒销售回款150亿,即使四处缺货,也要扛起品质、抵住诱惑、守住市场!
- ·王毅同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举行会谈
- ·股价腰斩后 Grab高管离职转投加密货币游戏公司
- ·易纲:截至今年9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使用2400多亿元 支持碳减排贷款超过4000亿元
- ·叮当健康再闯IPO,三年累亏近30亿,如何杀出巨头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