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菜刀拍蒜即断老字号“翻车”引品牌危机 营销费1.17亿增收不增利净利降46%
一把声称高品质的翻车菜刀引发了一场舆论危机。
这是张小字号增利一件事关有着4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危机。(301055.SZ)的泉菜菜刀拍蒜即断,公司回应其菜刀不能拍蒜和黄瓜,刀拍断老这让张小泉迅即冲上了热搜。蒜即收
刀拍黄瓜、引品亿增大蒜,牌危是机营净利降中国厨房的常规操作,张小泉的销费高品质菜刀竟然一拍就断,是翻车张小泉的产品太过高端还是不符合中国市场环境?张小泉被贴上了“傲慢”“偏见”标签。
作为“刀剪第一股”,张小字号增利张小泉在研发方面的泉菜投入增长缓慢。2021年,刀拍断老其研发投入约为0.23亿元,蒜即收较上年增加不到300万元。引品亿增
张小泉热衷营销,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达1.17亿元,是研发投入的5倍。今年一季度,公司加大抖音等平台推广力度致销售费用激增70%,这也导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大降46%。
近三年,尽管张小泉的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净利润几乎是原地踏步。
二级市场上,张小泉表现欠佳。上市10个月,股价累计跌幅超过50%,市值蒸发约35亿元。
净利降近50%股价跌超50%
张小泉的表现有些糟糕,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7月15日,二级市场上,早盘,张小泉小幅低开,快速下探,最低为16.25元/股,跌幅为4.52%。随后,股价虽然有所波动,但做多动能不足,午后低位徘徊,至全天交易结束,股价为16.34元/股,跌幅为4%。
2021年9月6日,背负着质疑闯过IPO关口,张小泉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公司发行价为6.90元/股,上市首日,股价一度涨至38.66元/股,最大涨幅达4.6倍,堪称是风光无限。
不过,在IPO时,公司原本计划募资4.55亿元,结果仅募资2.69亿元。这似乎意味着资本对其并不看好。
K线图显示,经历了首日疯狂后,张小泉的疲态日益显露,股价在波动中下跌,今年5月5日,股价跌至最低为16.02元/股。近两年,股价虽然略有回升,但仍然无出色表现。截至7月15日,其股价较上市首日高点跌去了57.97%。
作为一家次新股,张小泉在二级市场的如此表现确属糟糕。
与之对应的是,张小泉的市值也从高点时的60.31亿元锐减至25.49亿元,累计蒸发了34.82亿元。
股价跌跌不休,与基本面存在关联,张小泉的经营业绩表现也不佳。
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1亿元、净利润0.48亿元。2018年至2020年,上市前三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0亿元、4.84亿元、5.7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20.15%、18.03%、18.23%。对应的净利润为0.44亿元、0.72亿元、0.77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9.52%、65.04%、6.80%。
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7.60亿元、0.79亿元,同比增长32.81%、1.96%。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张小泉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这三年,净利润基本上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方面,上述三年分别为0.62亿元、0.72亿元、0.7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44.93%、15.34%、3.36%。
上述数据显示,2021年,上市当年,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加快,但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基本上无明显增长,增收不增利特征明显。
更为异常的表现发生在今年一季度。一季度,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28.09%,延续去年的高速增长势头。但是,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12亿元、0.12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45.96%、47.24%。
其实,市场对张小泉的盈利能力已有预期。尽管刀剪制品是个万亿元规模的市场,但业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再加上上市公司、、等主营锅碗瓢盆的企业也销售刀剪产品,而刀剪属于耐耗消费品,复购次数少、复购率低,因此,市场更趋激烈。
销售费5倍于研发费
中华老字号,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消费者往往对其天然有信任感。然而,张小泉颠覆了人们对老字号的认知。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1628年,距今已有395年历史,被列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跟很多老字号品牌一样,国有企业时代的张小泉存在经营效率低下、亏损、产品老化等问题。2007年,民营资本富春控股入主张小泉集团后开展了系列运作,引入均瑶集团等外部投资者、并购上海张小泉、张小泉文创等,顺利解决了张小泉商标纠纷、同业竞争等历史遗留问题。
2021年,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总部设立在杭州,目前,公司共拥有浙江杭州、广东阳江两大研发制造基地。
然而,看上去形势似乎一片大好的张小泉,“断刀”事件刷新了人们对其认知,并引发品牌危机。
事件缘起,一位消费者用张小泉菜刀拍蒜,蒜没拍碎,菜刀先断了。对此,张小泉的客服给出的回应竟是“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也不能拍黄瓜”。
菜刀拍蒜即断及客服回应,瞬间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有网友评论称,菜刀连蒜都不能拍,还能干啥?用菜刀拍蒜拍黄瓜都是中国人的习惯,张小泉完全无视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还有网友质疑,硬度再高也有韧性,一拍就断,不是工艺就是材质问题。
张小泉解释称,断刀消费者购买的菜刀材质属于硬度较高、锋利度较高的产品,这种产品韧度会差一点,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力过猛,比如横拍等,刀具受力不均匀的时候,容易断裂。
市场人士称,其实,从产品说明展示到客服的处理,张小泉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可挑,在公司网店的产品介绍页面,明确载明了“使用禁忌:请勿使用刀具进行拍、敲、撬等动作”。但是,张小泉销售收入的98%来自国内,那么,张小泉的产品应该十分贴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事实是,张小泉的产品恰恰忽视了中国人用菜刀拍蒜、拍黄瓜的使用习惯,这也与其高品质产品的宣传不符。
还有人士称,作为现代化企业的张小泉,积极进行产业、产品升级换代,为产品注入更多科技、设计元素,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追求所谓的科技而未将其建立在市场真正需求基础之上,这样的高科技往往被认为是在追求价格高端。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研发投入上,张小泉表现同样不佳。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0.17亿元、0.20亿元、0.23亿元,分别占其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01%、3.51%、3.47%,并无明显增长。而这项研发费用,主要构成是研发人员工资及福利。
与研发费用相比,张小泉在营销方面的投入要大得多。2019年至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0.64亿元、0.83亿元、1.17亿元,销售费用中,最大的开支是广告宣传费。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约为研发费用的5.10倍。
今年一季度,张小泉销售费用0.34亿元,同比增长74.37%,约为研发费用的6.55倍。公司解释称,线上平台流量费上升,公司加大抖音等电商平台品牌推广力度,相应投流费、品牌推广费等增加。正是因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增加,导致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净利润大幅下滑。
重营销而轻研发,或许是张小泉产品脱轨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被投资者抛弃。
(责任编辑:探索)
-
辽宁沈阳市内九区:暂停中小学、托幼机构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线下教学活动
近日,辽宁沈阳市发现多起域外输入疫情,本土续发病例持续增加,社会面感染和隐匿传播风险严峻复杂。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防控措施二十条要求,为全面排查疫情风险,及时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 ...[详细]
-
第三孩在公办幼儿园就学,学费全免!还有购房补助、旅游景点免费,浙江一地拟出新政
每经编辑 黄胜 据浙江温州龙港市政府网站消息,龙港市社会事业局日前发布《龙港市育儿友好支持政策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2022年-2025年)称,按政策生育的龙港户籍第三孩在本市公办托儿所、幼儿园就学, ...[详细]
-
富瑞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1910)“买入”评级,将2022-24年销售预测上调5.7%/5.9%/5.9%;并上调同期息税前盈利EBIT)预测8.4%/4.8%/8.6%,以反映经营杠杆,目标价由2 ...[详细]
-
继南京之后,江苏又有两个城市加入降低购房门槛队列,下调了二套房首付比例。8月12日,无锡市一商业银行向媒体确认,该行近日已开始执行新的商品住房贷款政策,即名下有一套住房但未结清贷款的购房者,购买二套最 ...[详细]
-
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举行发布会。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表示,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部 ...[详细]
-
理想汽车:将在江苏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国际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
据常州发布8月17日消息,8月17日,理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进行了签约仪式,理想汽车将在江苏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国际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该项目将进一步推动理想汽车供应链企业就近配套,降本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特斯拉与负责对采购订单进行内部调查的法务部门负责人分道扬镳。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法务部门负责人大卫·赛尔David Searle)不到一个月前已经离职。 ...[详细]
-
财经网汽车讯 8 月 18 日消息,今日,针对“特斯拉法务负责人离职”的报道,特斯拉通过 Twitter 回应称,消息不实,特斯拉法务部门负责人 David Searle 并没有离开特斯拉。今日早些时 ...[详细]
-
恒大地产:将召开“20恒大02”持有人会议,审议调整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
11月22日,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现定于2022年11月24日至11月25日召开“20恒大02”2022年第二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关于变更本期债券持有人会议相关时间的议案》及《关于调整“2 ...[详细]
-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今年前7个月,我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新高,进口规模总体稳定,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民生需求。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原油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3.7%, ...[详细]